信息化数据管理,让绩效管理不再流于形式

发布日期:2023-08-29

       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冲击全球的时代,绩效管理的建设和改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力资源问题。在过多的企业中,绩效管理却仍然存在流于形式,误解形象,还未真正获得其应有的效果。对此,我们坚信,借助信息化数据管理的力量,绩效管理将焕发新生。


信息化数据管理,让绩效管理不再流于形式


       目前,不少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五大问题:


       一、评价标准过于抽象。传统的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多为主管赋予的主观评分,这种作法易导致员工感到不公平,影响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。例如,员工在一项年度总结报告中表现出色,领导认为他表现优秀,所以给他较高的绩效评分,然而,这只是领导的主观认知,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员工在一年间的实际工作表现。


       二、反馈过程延迟。过去的绩效管理大多以年度或半年度进行反馈,这使截至评估期末的员工表现得到了过多的关注,而期初或者期中的表现则可能被忽视。假设员工在前6个月内持续达成目标,但在最后几个月由于项目延误而导致业绩不佳,结果年终评估时,评估的重点可能落在业绩不佳的最后几个月,使员工的前期努力被淡忘。


       三、偏向于短期业绩而忽略长期发展。许多绩效管理系统过于强调短期业绩目标,比如季度或半年的销售额,而忽视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等长期方面的评估。仅考察短期业绩的公司可能面临丧失长期竞争力的风险。


       四、过度强调结果导向,忽视过程评估。对于项目工作来说,项目执行的过程也同样重要,有的时候甚至比结果更为关键。如果只看结果,不看过程,可能会导致员工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一些短视的、损害长期利益的行为。


       五、缺乏有效的激励与操控机制。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忽视了对低绩效员工的管控,以及对高绩效员工的激励。例如,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统一的年终奖励,使得一些高绩效员工感到不合理,导致员工激励效果下降。


信息化数据管理,让绩效管理不再流于形式


       信息化数据管理能够为这些问题找到解决办法。它依据数据进行决策,避免人为偏见,提高评价公正性;通过系统设定的及时提醒和反馈,减少评估过程的延迟;更可以通过设置绩效目标的灵活性,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;同时,通过关注并记录工作过程,以更全面的视角进行绩效评估;最后,结合数据管理系统,更加精确地设定激励机制,提高员工的积极性。


       要创建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,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


       首先,企业应明确其绩效管理的目的和目标,并以此为指导创建绩效考核系统。同时,需要明确哪些绩效指标需要被追踪,以此来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流程。


       在制定了计划后,开始设计和建立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。在此过程中,可能需要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,例如如何设置自动追踪和收集数据的程序,如何设置自动生成反馈报告等。此外,还需要严格测试这个系统,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。


       实施系统时,应确保系统的用户友好性,并提供充足的培训给员工和管理者,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这个系统。同时,也需要设置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,以便员工和管理者能够对系统的运行提出问题和改善建议。


       企业应该定期评估和优化其绩效管理系统,看看它是否能有效达到目标和改进。典型的优化措施包括: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流程,优化反馈报告的内容和形式,以及根据反馈调整绩效目标和激励策略。


       奇绩云科将信息化数据管理并入绩效管理,是解决当前绩效评价不公、反馈延迟等问题的新方向。只有当企业真正将数字化融入业务中,才能真正跨越绩效管理的障碍,实现寓管理于服务,寓评价于激励,让绩效管理真正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服务。



 

奇绩云
关注奇绩云公众号
获取更多绩效管理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