绩效难做的核心问题:激励感知弱与员工认同感低

发布日期:2025-08-28

       不少企业都在反应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,多数企业希望通过绩效激励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但想要取得实际效果却有一定的难度。不少公司已经为绩效激励投入了大量成本,但员工的满意度、积极性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同时,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地位重要,企业对其寄予厚望,却在推行落地时面临诸多阻碍,员工排斥成为关键难点。这两大问题背后,分别是绩效激励感知弱与绩效考核员工认同感低的深层原因。

 

       一、厘清绩效激励的本质

 

       在探究绩效相关问题前,企业需先明确绩效激励的核心定义。不少企业构建绩效激励体系时,易陷入错误思路:从 怎么做绩效激励怎么拉开差距再到 怎么分配薪酬,无形中缩小其适用范围,将绩效激励等同于绩效考核、薪酬分配或绩效加薪、职位晋升等,仅聚焦公平性。

 

       但绩效激励的实质目的是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、提高绩效水平,公平性只是实现该目的的前提条件。其本质是一套匹配员工贡献与收入的方法,核心是通过制定不同贡献程度对应的回报组合,推动员工与企业绩效共同提升。


绩效难做的核心问题:激励感知弱与员工认同感低 


       二、绩效激励感知弱:投入与效果失衡的关键

 

       (一)感知弱的表现与认知误区

 

       企业在绩效激励上投入不少成本,部分企业激励水平甚至达到行业标准,但员工仍抱怨缺乏绩效激励政策。一些企业将此归咎于员工需求过高,却忽略员工需求高的正负效应:正效应可促使员工为满足更高需求而努力,负效应可能导致员工寻求外部机会或消极怠工,而绩效激励是影响正负效应的关键因素。

 

       正确逻辑应是:员工希望获得更多回报是常态,若有良好绩效激励体系,员工会努力工作;若激励效果差,员工才会倾向离职或消极怠工。实践中,部分企业员工虽抱怨收入,但仍积极工作,印证了激励体系的重要性。由此可得出结论:绩效激励感知弱是核心问题之一 —— 企业虽有激励政策,但未让员工形成明显感知,导致员工误认为缺乏激励,进而影响积极性。

 

       (二)增强绩效激励感知的策略

 

       多样化、灵活化激励,契合员工需求


       员工对激励感知弱,可能因激励方式与自身需求不匹配。如同内部市场中客户需求各异,员工因岗位、层级、个性不同,对现金、闲暇、成长、荣誉等回报的倾向也不同。单一固定的激励(如每年端午送粽子)难以契合需求,激励效用大打折扣。

 

       增加激励手段,强化精神激励:新时代员工更追求个性,多样化激励本身可提升感知价值,且精神激励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工作荣誉感,激发内在动力。


       提升激励灵活性:推行积分制让员工自主选择激励组合,或建立分层分类激励体系,实现不同群体需求与激励的精准匹配。

 

       提升员工对激励的认知程度


       多数员工更关注薪酬总额,对收入来源、发放原因认知模糊,若企业未解释激励政策、未区分收入构成,易导致员工对绩效奖励无清晰认知。部分企业在政策公布时不做说明,发放激励时将其与其他收入合并,进一步弱化员工感知。

 

       强化政策宣传与解释:推行激励政策时,向员工解读具体内容;发放激励时结合口头表扬、大会表彰等方式,增强感知。

 

       明确收入与激励的关联:细化奖励、处罚的来源与原因,区分基础收入、绩效收入及额外收入,让员工清晰知晓绩效表现与收入的关系。

 

奇绩云
关注奇绩云公众号
获取更多绩效管理信息